- Published on
【中层领导力】惊心小心用心
- Authors
- Name
- 小土刀
- @wdxtub_com
1 公众号正文
省流版:中层不是舒适带,而是压力锅。上有高层的 KPI 和愿景,下有团队的情绪与执行,往前走担心踩空,停下来可能被边缘化。想杀出重围,就得练好一套全方位的领导力组合拳。
中层,压力的夹心层
如果说中产的焦虑是“既怕失去既得利益,又想往上再拼一拼”,那么中层领导的处境和中产几乎一模一样。
上不去,不甘心;下不来,不情愿;停在原地,又像被时代的巨轮碾压。于是,压力就像三明治的夹心一样,被上下两片面包紧紧压住——上司的期待和下属的盼望,中层都得兜住。
这不是调侃,而是真实写照。书里对中层的七大挑战总结得很精准:压力、挫败感、多重角色、自尊心、成就感、愿景、影响力。哪一项单拎出来都足够让人焦头烂额,更别提七项叠加。中层很容易陷入“上面不满意,下面不买账”的尴尬处境。
职位 ≠ 领导力
在组织中最常见的误区是:以为坐上某个位置就自带领导力。职位能给你权力,却给不了你威望。你可以任命某人成为部门经理,但没法让他的团队自然跟随。真正的领导力只能靠自己赢得。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层领导容易掉进“职位陷阱”:以为到了高位自然会被人服从,或者等升职后再学领导,结果现实啪啪打脸。领导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而是需要在小事、小范围、低风险的环境下不断打磨。否则,一旦站到高处再犯错,代价就不是“小坑”而是“深渊”。
一句话:领导力先行,职位只是加分项。
向上、横向、向下:全方位领导力
书中提出的“全方位领导力”给了中层一条出路。核心要义是:别只盯着上下级关系,而是要在三个维度同时发力——向上领导、横向领导、向下领导。
向上领导:别总想着“给上司找麻烦”,而是学会“帮上司减负”。出色地领导自己,做好准备,懂得进退,才有资格成为老板眼里的“心腹”。
横向领导:中层常常身处“同僚政治”的泥潭,最忌的是内耗。要敢于赞美、扩大人脉、避免办公室政治。毕竟,同事不是绊脚石,而是潜在的盟友。
向下领导:这里考验的是“带队伍”的能力。慢慢穿过走廊、看见下属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长处,以身作则并传递愿景。比 KPI 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和成长性。
这三维度结合,才能撑起真正的“全方位领导力”。你不是单兵作战,而是系统运作。
中层的自我修炼:从被动到主动
如果说高层靠的是战略眼光,基层靠的是执行力,那么中层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平衡和转化:把高层的战略翻译成团队可执行的目标,再把团队的声音反馈给高层,形成闭环。
具体可以从几个动作做起:
做价值的桥梁:别只做“传声筒”,要学会二次加工。领导要结果,团队要方向,你得做那个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人。
积累人际信用:正直、信任、倾听、理解——这些关键词听起来“软”,但恰恰是中层最硬的护城河。
保持学习曲线:别等机会来了再说“我没准备好”。中层最大的风险不是失败,而是停滞。
敢于承担责任:上级可能模糊,团队可能迷茫,中层如果也模糊,那组织就彻底断电了。你就是那个“临时电源”,至少保证灯别灭。
步步惊心,但也步步有力
回到开头的主题:中层和中产一样,最怕的就是“悬在半空”的状态。既向往上升,又害怕坠落。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甚至有时还要带点“步步惊心”的运气。
但正是这种夹缝里的磨练,才塑造了真正的领导力。中层领导不是组织里的过渡层,而是关键的承重层。你能否杀出重围,不取决于你今天的职位,而取决于你是否在每一步都用心,把“夹层压力”转化成“支撑力量”。
一句送给所有中层的话:职位可能会来来去去,但真正的领导力,会一直跟着你。
2 Prompt 及书摘
请基于参考文章的写作风格,基于给定的主题和书摘,写一篇公众号文章
# 写作要求
1. 字数控制在 800-1000 字。
2. 参考文章是我个人的写作风格,尽全力模仿并保持风格一致。
3. 生成配图建议,比例1:1。
---
# 参考文章
省流版:战略不只是 CEO 的工作,执行也不只是一个战术问题。每个领导者都要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实现执行。
这本书是 CEO 给 CEO 写的执行教科书,全书最核心的是三大基石和三大流程:
- 执行的三大基石是:1)领导者的七项基本行为、2)企业的文化变革框架、3)知人善任。
- 执行的三大流程是:1)人员选育流程、2)战略制定流程、3)运营实施流程。
基石是骨架,流程则是经脉,两者融合才能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在创业公司中,领导者需要艺术地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下完成“领”和“导”的工作。如果把这两个字换成英语单词则更加清晰:领-Lead,导-Guide。
怎么把执行的理论转化成实际且有效的行动,就需要从领导者个人的提升和流程落地两个角度来切入,实际上就是形成一套组合拳,并且不断练习和精进。这里列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项目,供大家参考:
领导者个人提升:
- 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和员工;
- 实事求是;
- 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排出优先顺序,如果目标过大:将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成功的子目标;
- 持续跟进,直到达成目标:暴露出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并迫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组织的工作进展;
- 通过教练辅导提高下属能力: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指出对方行为当中的不足,向他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反馈;
- 了解你自己;
- 在棘手的问题上能够进行果断决策;
- 通过他人完成任务;
三大流程的落地,可以按照季度为大节点,每月、每周进行跟进:
1. 人员选育流程: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继任者培养(succession depth)、降低离职风险(reducing retention risk)和对表现不佳的人员做出处理决定;
2. 战略制定流程(部门战略):这个季度最需要达成的 3 个目标是什么?
3. 运营实施流程:在我们当前的工作中,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你们喜欢公司的哪些地方,而哪些地方是你们认为应当改进的?
每次会议结束之后,制订一份清晰的跟进计划:目标是什么,谁负责这项任务,什么时候完成,通过何种方式完成,需要使用什么资源,下一次项目进度讨论什么时候进行,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将有哪些人参加。
---
# 书摘
在我看来,关于领导力最严重的误解就在于,人们通常认为领导力仅仅来自某个职位或头衔,实际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就算不能在某个团队、部门、企业或机构中担任领导者,你照样能发挥领导力。如果你认为领导力非“一把手”莫属,那你就陷入了职位误区。
杰出的领导力是在实践中学到的。在任何职位上尽自己所能发挥领导力,这为领导者带来了更加重大的责任。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你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在事情不大、风险较小时,你如果不磨炼自己的领导技巧与决策能力,那碰到后果严重、影响深远、风险巨大的情况,你很有可能面临困境。小范围内的错误很容易得到修正,但是身居高层,你犯下的错误有可能令企业元气大伤,同时降低你作为领导的信誉。
你可以赐予某人职位,但你无法赐予他真正的领导力,领导力的获得只能靠自己。
随着你不断晋升,你会发现相对于你手中的权利,你所肩负的责任增长得更快。
以下是对中层领导七大误区的简要回顾。
1. 职位误区:不居高位,无法领导
2. 目的误区:身居高层之后再学习怎样领导
3. 影响力误区:身居高位,人们自然服从
4. 经验不足误区:身居高位我就能掌控一切
5. 自由误区:成为领导后我就无拘无束
6. 潜力误区:身不在高层就无法发挥潜力
7. 破罐子破摔误区:做不成领导者就不必领导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中层领导着面临的挑战。
1. 压力挑战:困于中层带来的压力
2. 挫败感挑战:上司平庸无能
3. 多重角色挑战:只有一人,身兼数职
4. 自尊心挑战:埋没于中层
5. 成就感挑战:领导喜欢前线而不是中层
6. 愿景挑战:如果制定愿景没你的份儿,那就很难真心拥护
7. 影响力挑战:超越职位影响他人困难重重
我们在学习怎样横向领导之前,先来回顾向上领导的九大原则。
1. 出色地领导自己
2. 为上司减负
3. 心甘情愿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4. 领导——做的要比管理的更多
5. 为人际关系投资
6. 为每次占用上司的时间做好准备
7. 明白何时进何时退
8. 成为公司骨干
9. 不断进步
在学习向下领导之前,先回顾一下横向领导的七大原则。
1. 理解、练习并完成领导力圆环
2. 赞美比竞争更重要
3. 成为朋友
4. 避免办公室政治
5. 扩大人脉圈
6. 让闪光创意脱颖而出
7. 不要假装完美无缺
你能像全方位领导者一样依靠影响力领导下属吗?我们来回顾一下向下领导需要掌握的七大原则。
1. 慢慢穿过走廊
2. 将每个人视为“满分”
3. 培养每个团队成员
4. 发挥下属的优势
5. 以身作则
6. 传递愿景
7. 根据结果进行奖励
全方位领导者的价值
8. 领导者团队比单打独斗更有效
9. 公司的每一层都需要领导者
10. 成功领导是更上一层楼的前提
11. 优秀的中层领导能使高层领导更优秀
12. 全方位领导者具备每个企业都需要的才能
关键词
+ 正直——以信任为基础建立关系
+ 栽培——以人为本,关心下属
+ 信任——信任他人
+ 倾听——重视他人的意见
+ 理解——换位思考
+ 扩展——帮助他人增强本领
+ 指引——帮助他人克服困难
+ 交流——建立融洽的关系
---
# 主题
中层和中产一样,是压力来源最多的圈层,有想往上的愿望,有向下坠落的担忧。每一个杀出重围的人都是步步惊心,步步小心,步步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