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鱼还没露头呢
- Authors
- Name
- 小土刀
- @wdxtub_com
省流版:每次焦虑得想操作一把时,我都会翻开这本书提醒自己:“别急,鱼还没露头呢。”
这本书像是芒格版的《原则》,但更接地气。没有花哨概念,只有朴素的真理——那些你明知道对、却很难做到的事。比如,别追热点,别想一夜暴富,知道你不知道什么才是智慧的开始。你可能早就听说过这些,但这本书的魔力在于:它让你真信。
如果你觉得《原则》有点厚、Ray Dalio 有点“流程控”,那不妨试试这本“精装·街头哲学”版本的《原则》——查理·芒格的投资与人生箴言合集。
没有模型画得飞起的框架,没有字母缩写堆砌成的体系,只有像朋友唠嗑般的“老头叨叨”:
“别跟风,别幻想暴富,要有长期专注力。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比假装聪明更有用。”
这些话你可能在朋友圈看过无数遍,可芒格的版本不一样。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坐在几十年翻倍的投资组合上说的,带着岁月的滤镜和几十年没失手的沉稳。
比如,他讲“安全边际”,不是让你画个公式,而是用一个“鱼桶”来解释:
“我不会直接去桶里抓鱼,我先把水放干,再一条条捡出来。”
这句话把“等待”和“耐心”这种抽象品质具象化了——别人都在池塘边抢鱼饵,他却在角落里等池水蒸发。慢?确实。但他抓到的都是没得跑的。
这让我想到很多创业者在做的事:一边嘴上喊着要做长期主义,一边却紧盯着下一轮融资;说要价值投资,转头又把预算投进短期带货的黑洞。
不是不懂长期,只是不信长期。
而芒格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这:他不只是讲“长期”这两个字,他活出了一个靠“长期”打天下的人该有的样子。
用“愚蠢”打败“聪明”
书里他还说:“我不追求变得聪明,我只想避免做傻事。”
听起来像个凡尔赛,但细想很有杀伤力。因为大多数人失败,并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太自信,忘了自己其实也会犯错。
芒格的策略就是持续减少错误:不去预测、不过度操作、不贪高收益的诱惑。他靠的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我知道我也会犯傻”的自知之明。
这让我想到一个很技术管理的比喻:很多新手架构师拼命设计复杂系统,想着应对所有可能性;而老架构师往往做减法,只保留那些“不容易出错”的路径。不是因为他们没能力处理复杂,而是他们知道复杂=不稳定=坑多。
投资的底层思维,像极了做产品
书中还有一句金句:“成功的系统往往在一两个变量上走极端。”
像极了做产品的逻辑:Costco 把“低价”做到极致,苹果把“体验”做到极致,特斯拉把“垂直整合”玩到底。真正牛的策略不是“全面均衡”,而是“极端偏科”,然后围绕这个偏科点构建护城河。
这也是芒格投资的方法论。他不喜欢分散风险,而是等待时机来临时“all in”,赌一把胜率极高的机会。
但他说:“你要等。这世界上没什么好机会会长时间等着你。”
听起来像段子,其实更像修行。你必须有“坐得住”的定力,才配拥有“抓得准”的胜率。
写在最后:从不犯错,到处理好错误
书的最后,芒格讲了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
“如果你不能处理好错误,终究会走向破产。”
这不是鸡汤,这是现实。投资也好,职场也好,创业也好,本质上都不是拼谁不犯错,而是看谁能在犯错之后,迅速修正、坦然承认、悄悄升级。
这本书,就是一本错误指南、一份人生成长备忘录。
它不会给你战术战法,但它能让你在关键节点,少做一点傻事。
说到底,聪明没那么稀缺,理性才是真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