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简约至上】留白

Authors

“这个功能不错,要不也加上?” “万一用户想要这个功能呢?”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在产品迭代会上,这些声音如同从功能森林中冒出的藤蔓,一不小心就缠住了整个产品。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不断在界面上堆叠功能、堆叠细节、堆叠“万一”,我们其实在剥夺用户思考的空间。

设计的尽头,不是把所有问题都“搬出来”,而是把用户的注意力“让出来”。

简单,不是“少”,而是“只保留有意义的多”

“删点功能吧,这样就简单了。”

简单的设计不等于少功能,也不等于界面干瘪。一款朴素而强大的工具,往往不是少做了什么,而是对复杂性进行了重新布置。

我们常见的一种错误,是为了迎合专家型用户的“高级需求”,增加各种配置、选项、首选项、偏好设置、快捷键自定义、主题风格、导出格式选择……

结果主流用户一打开界面,只想关掉应用。

专家用户是你产品的朋友,但主流用户才是你产品的饭碗。

要记住:主流用户不是不聪明,而是没空。

不要指望用户“慢慢习惯”,他们会“马上放弃”

设计师常常高估了说明书、帮助文档、引导页的作用,也高估了用户的耐心。

当一个界面出现“怎么是这个操作?”“为啥找不到这个功能?”或者“怎么又出错了?”——你已经输了。

简单不是让用户思考如何使用,而是让他们不用思考就能使用。

这就需要我们把“复杂性”转移到设计阶段。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可以焦头烂额,但用户不能一头雾水。

删除、隐藏、组织、转移:简单背后的四项功夫

打造简单用户体验的秘诀,来自于四个关键词:

  • 删除:删掉实现得不够好的功能,删掉没人用的选项,删掉只为照顾个别人的妥协。
  • 隐藏:把不常用的复杂功能放到合适的层级,供专家慢慢探索,而不是一上来就扑面而来。
  • 组织:不是堆叠功能,而是强调结构,强调主次,强调路径。
  • 转移:让系统承担更多的智能和判断,而不是让用户去适配系统。

最理想的界面,是你用完之后忘了它的存在,但你完成了所有你想做的事。

留白,让用户用生活填满设计

让我们换一种说法:

设计不是给用户一个结果,而是给用户一个空间。

就像写作要有“气口”,音乐要有“休止”,设计也需要“留白”。

当你的界面足够清晰、足够干净、足够自然,用户就不会“想你”。他们会想他们的工作、他们的需求、他们的生活。

那一刻,设计就退场了,而产品开始真正工作了。

所以,下一次迭代时,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 这个功能,是在满足用户的目标,还是在满足我们的焦虑?
  2. 用户完成任务的时候,是否需要思考我们设计的逻辑?
  3. 有没有哪一处,是可以通过“删除”来提升体验的?
  4. 我们有没有把选择留给了用户,其实应该由我们替他们做出?

设计不是用来让人“学习”的,是用来让人“使用”的。

别干扰用户的思绪。他们的时间很宝贵,他们的注意力更贵。

让我们为他们设计一个可以“忘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