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一键下单】长远目标是战略级的自律

Authors

省流版:看得远,才有方向;扛得住,才能抵达。那些能扛过焦虑、拒绝诱惑、稳步推进的人,不是更聪明,而是走得更远。

在一次团队内部复盘中,有同事问我:“我们是不是太慢了?”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你是想跑 100 米,还是跑马拉松?”

其实这不是个效率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就像《执行》这本书讲的那样:真正的战略执行,并不只是当下的忙碌,而是把目标拆解进每一个动作里,时间久了,自然会拉开差距。

就像我们创业做产品一样,市面上的“热点”和“机会”每天都有——左边是短视频电商,右边是 AI 应用,前面还有 Web3 和元宇宙。但真正做出伟大产品的团队,有一个共性:他们从不追热点,而是像海豹突击队一样,始终盯着自己的任务目标,不动摇。

他们知道——目标,不是你今天灵光一现想到的东西,而是你愿意花 5 年甚至 10 年去持续投入的方向。

战略目标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你行动的北极星

在战略执行中,有一个极具杀伤力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该做点别的?”

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你现在做的东西不好,而是你忘了最初要去哪里。

我们见过很多项目走偏,不是因为方向错了,而是因为太容易被短期结果左右。一篇爆款内容、一轮增长数字,甚至一次会议里的掌声,都可能让人“自我怀疑式转弯”。

但真正有效的执行,是围绕“目标”持续地优化路径,而不是频繁地重设目标本身。

这就像书中提到的战略流程:要问“这个季度最需要达成的三个目标是什么?”——如果这三个目标三天一变,那不是战略,而是摇摆。

所以,那些真正看得远的人,会保持战略定力。他们不是不焦虑,而是学会在焦虑中稳住方向。

长期主义,是一种肌肉,不是态度

很多人以为自己是长期主义者,其实只是“希望长期成功”。

真正的长期主义,是把“长期成功”拆解成短期的自律。它需要一套系统:目标明确、优先级清晰、反馈机制可控。

比如书中提到的执行型领导者,必须做到这些事情:

  • 设定目标并排出优先顺序;
  • 将大目标拆成短期可达成的小目标;
  • 持续跟进,不达成不罢休;
  • 通过辅导和反馈,拉齐团队理解和执行节奏。

这就像一个人在跑马拉松,他不会每 2 公里就停下来问自己“还值得跑吗?”他早就想清楚了这场比赛的意义,而现在的每一步,只是系统中的一部分。

真正的进度,不在于“快”,而在于“不停”

我们在产品管理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不能在一天内做完所有事,但你每天都得推进一小步。”

长期目标听起来伟大,落到实际却经常“虚无缥缈”。所以你需要用流程把它接地气:每个季度复盘目标,每个月制定关键动作,每周跟进执行差距。

长期目标的最大敌人,不是困难,而是遗忘。

所以你必须让整个组织“记得”我们要去哪,用流程把记忆固化,把长期拉近。

正如书中提到的三大流程中最后一个:“运营实施流程”——每天的工作中,我们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哪里需要调整?这些对话,就是目标在组织中“活着”的方式。

写在最后

我们总是在找“高效工作的方法”,但有时候,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坚持的能力”。

当你真的清楚自己要去哪,时间就不再是一种焦虑,而是一种沉淀。你不需要用每天的反馈判断方向,因为你知道:你不是在赌运气,而是在走一条有复利的路。

目标不在远方,而在每一天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