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客户驱动的产品开发】别让你的产品变成Aztek

Authors

省流版:很多产品的失败,不是因为没努力,而是太“自信”。假设不是问题,问题是——你验证了吗?一套叫做“假设推进框架(HPF)”的方法,能让你把“自以为是”变成“事实为本”。

在产品的世界里,通用汽车的 Aztek 就像一块血淋淋的警示牌。

这辆车几乎满足了所有“反面教材”的条件:一群人坐在会议室里拼命“创新”,脑洞大开地把 Camaro 和卡车 S10 混在一起,做了焦点小组访谈,也做了市场调研,结果……没人要。真的没人。有人甚至直言:“送我都不要。”

但你知道更可怕的是什么吗?这不是因为没人干活,而是他们做了所有“看上去对”的事,却忽略了一件事:你以为你懂用户,但你没去验证。

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别让你的产品,变成下一个 Aztek。

1. 假设不是问题,未经验证才是

我们每天都会做假设。用户需要这个按钮,客户一定会点这个链接,老板喜欢仪表盘上有图表,投资人爱“AI”二字加粗加红。但如果这些只是脑内短路,那你离“没人要”也就不远了。

这时你需要 HPF(Hypothesis-Driven Framework),让猜想变得可测、可验证、可落地。

一条好假设,长这样:

我们认为[客户类型]在做[任务]时,是被[动机]驱使的。

比如:“我们认为有 12 岁以下孩子的双职工父母,在搜索托儿服务时,是希望找到便宜又靠谱的服务。”
接着你去问:真的吗?你验证过吗?她们真在网上查吗?还是更相信邻居王姐?

这时候,才是产品诞生的开始。

2. 客户不是你以为的“用户画像”

在我们问团队“谁是你的客户”时,经常听到一种答案:“我们知道啊,这不是问题。”(是的,这就是问题)

用户画像≠用户理解。他们每天怎么生活、他们用你的产品想达成什么、他们讨厌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我们经常陷入一个陷阱:

“用户不爱这个功能?他们不会用罢了。”
“数据没涨?宣传不到位。”
“没人注册?产品还没做完嘛。”

也许吧。 也可能是你在用幻想指导迭代。

3. 假设写得好,测试不动摇

一个好假设,应该具备这几个特征:

  • 可测试: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
  • 可度量:有没有成功的标准?
  • 具体:具体到行为,而不是标签
  • 低风险探索:不是动辄重构代码,而是快试快错

例如:

“我们认为,刚刚毕业的应届生在申请岗位时,更倾向于用手机快速提交简历而不是精修简历。”

这句话你可以直接做 A/B 测试,也可以访谈几位真实用户,还可以看提交时长与放弃率的关系。这就叫“把假设从 PPT 拽回现实”。

4. 有价值的不是“答对”,是“学到了”

验证假设的过程,不是打分系统,而是学习系统。你不需要全都答对,你需要不断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下次别再错。

一个被推翻的假设,可能帮你绕开一堆技术债。一个被验证的假设,帮你更有信心 All in 资源。

就像科学实验,不怕你有假设,就怕你不敢检验。

5. 概念的优点,不等于产品的成功

“这个功能好酷”“我们这个创意好特别”……请停一停。问问你自己:

  • 谁真的有这个问题?
  • 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 你现在这个解法,是最简、最可用的吗?

别把“创新”当挡箭牌,把用户当信仰对象,才是好产品人的通行证。

写在最后

做产品就像走夜路,假设是你的手电筒。但请别闭着眼说“我觉得前面没有坑”,而是睁开眼、点亮假设,验证它,修正它,再继续走。

毕竟,你不想你精心设计的产品,最后也被用户说一句:“送我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