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迪士尼大学】员工才是第一客户
- Authors
- Name
- 小土刀
- @wdxtub_com
1 公众号正文
省流版:迪士尼不仅是卡通的代名词,更是企业管理的活教材。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魔法”,来自于对员工和客户体验的系统性管理,而不仅仅是米老鼠和烟花表演。
提到迪士尼,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卡通人物:米老鼠、唐老鸭,或者是那句经典的“Welcome to Disneyland”。但如果你翻开迪士尼的管理故事,就会发现这家公司在管理上的专业程度,甚至比它在卡通领域的成就更惊人。
因为它把“体验”这件事拆解到了骨子里,既有后台的制度设计,也有前台的执行细节。
1. 两个乐园:前台与后台
在游客眼里,迪士尼是一座乐园:干净的街道、友好的员工、永远笑容灿烂的卡通人物。可正如培训师莫妮卡提醒受训员工的:“迪士尼有两个乐园,一个在前台,一个在后台。”
后台的世界,游客永远看不到。但正是这里的文化、流程和员工体验,决定了游客在前台看到的一切。
换句话说:前台是结果,后台是原因。
2. 以员工为第一客户
很多公司喊“客户第一”,但迪士尼反其道而行:他们认为员工才是第一客户。
为什么?因为员工在后台的感受,最终会直接投射到游客的体验上。一个在后台受到尊重、被信任、氛围愉快的员工,在前台自然会把这种能量传递给游客。
这就是为什么在迪士尼,员工之间的互相微笑、后台的整洁,甚至被放在和“米老鼠的表演”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句话总结:企业对员工的态度,就是员工对客户的态度。
3. SCSE:简单又高效的原则
迪士尼内部有一个著名的四字原则:安全(Safety)、礼貌(Courtesy)、演出(Show)、效率(Efficiency)。
看似简单,却有极强的操作性:
决策遇到冲突时,优先级永远是安全第一;
礼貌保证了服务体验;
演出确保了品牌一致性;
效率才是锦上添花。
这种简洁的优先级,让每个员工都能快速记住,并在复杂的现场做出一致的决策。对比很多企业那种“厚厚一本手册”,迪士尼的做法更像是给了团队一把“决策罗盘”。
4. 管理不是“砌砖头”,而是“建教堂”
在书中有一个细节:华特·迪士尼会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乐园的橱窗。他不仅要求设计师问:“孩子能看见吗?” 更是通过这种姿态,把“客户体验”变成了团队共同的使命。
这也是迪士尼文化的核心:让员工从“我是来上班的”转变为“我是来创造魔法的”。这需要时间,但一旦形成,就会让组织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5. 管理的真谛:卡通只是表象
很多人以为迪士尼的成功靠的是卡通和烟花,但实际上,真正支撑它几十年长盛不衰的,是对管理细节的极致打磨。
关心员工 → 员工关心游客;
简单清晰的原则 → 现场快速一致的行动;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 游客一次次回头。
这些道理听起来并不“卡通”,甚至有点枯燥。但正如华特·迪士尼所说:“让演出越来越精彩”,说的不是一场烟花表演,而是整个组织的产品和服务都要不断迭代。
写在最后
迪士尼让我们明白:管理不是放在后台的“冷冰冰流程”,它和前台的烟花表演一样,是一场需要被精心编排的“演出”。
如果说卡通是迪士尼的表象,那么管理才是它真正的魔法。
2 Prompt 及书摘
请基于参考文章的写作风格,基于给定的主题和书摘,写一篇公众号文章
# 写作要求
1. 字数控制在 800-1000 字。
2. 参考文章是我个人的写作风格,尽全力模仿并保持风格一致。
3. 生成配图建议,比例1:1。
---
# 参考文章
省流版:战略不只是 CEO 的工作,执行也不只是一个战术问题。每个领导者都要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实现执行。
这本书是 CEO 给 CEO 写的执行教科书,全书最核心的是三大基石和三大流程:
- 执行的三大基石是:1)领导者的七项基本行为、2)企业的文化变革框架、3)知人善任。
- 执行的三大流程是:1)人员选育流程、2)战略制定流程、3)运营实施流程。
基石是骨架,流程则是经脉,两者融合才能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在创业公司中,领导者需要艺术地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下完成“领”和“导”的工作。如果把这两个字换成英语单词则更加清晰:领-Lead,导-Guide。
怎么把执行的理论转化成实际且有效的行动,就需要从领导者个人的提升和流程落地两个角度来切入,实际上就是形成一套组合拳,并且不断练习和精进。这里列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项目,供大家参考:
领导者个人提升:
- 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和员工;
- 实事求是;
- 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排出优先顺序,如果目标过大:将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成功的子目标;
- 持续跟进,直到达成目标:暴露出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并迫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组织的工作进展;
- 通过教练辅导提高下属能力: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指出对方行为当中的不足,向他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反馈;
- 了解你自己;
- 在棘手的问题上能够进行果断决策;
- 通过他人完成任务;
三大流程的落地,可以按照季度为大节点,每月、每周进行跟进:
1. 人员选育流程: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继任者培养(succession depth)、降低离职风险(reducing retention risk)和对表现不佳的人员做出处理决定;
2. 战略制定流程(部门战略):这个季度最需要达成的 3 个目标是什么?
3. 运营实施流程:在我们当前的工作中,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你们喜欢公司的哪些地方,而哪些地方是你们认为应当改进的?
每次会议结束之后,制订一份清晰的跟进计划:目标是什么,谁负责这项任务,什么时候完成,通过何种方式完成,需要使用什么资源,下一次项目进度讨论什么时候进行,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将有哪些人参加。
---
# 书摘
就在离开教室去乐园参观时,莫妮卡特地提醒所有的受训人员两个迪士尼乐园的存在:一个在前台,一个在后台。“后台的世界是游客们永远也看不到的。这些年来作为游客你们所了解的只是前台的那个迪士尼乐园
主街的每家店面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这些橱窗都很低,因此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小孩不用踮起脚尖也能很容易就看到商店里面有什么。在施工的时候,华特·迪士尼其实完全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乐园。他常常蹲下来,以小孩子的眼光审视某个游乐项目或者建筑,还会问那些设计师:‘你觉得一个小小孩能看得见它吗?’”
莫妮卡接下来的话让苏菲豁然开朗。“我们一整天都在讨论,迪士尼公司以出色的客户服务著称,我们对此深感自豪。我们在修建迪士尼乐园的时候就非常重视以游客为中心。不仅如此,我们坚信要向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应该首先为员工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游客们在前台所感受的一切,都是工作人员在后台的感受的直接反映。工作人员相互尊重,在后台相遇时微笑致意,与迪士尼所创造的那些享誉世界的卡通人物和游乐项目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培训人员中此时一片静默。最后莫妮卡总结道:“我们关心员工,员工们回过头来再关心游客,这就是迪士尼成功的原因。”
最后,莫妮卡走上前来,对这一天的培训做最后的总结:“我们任何一场入职培训的目的都是利用整个培训使大家了解迪士尼乐园对于服务品质的坚持。我们为你们提供的环境,就是模拟了每个迪士尼乐园和度假村为游客提供的环境;我们的舞台随时都准备好进行各种表演,我们的演职人员总是非常友好。这就是游客们为什么会一次次地回到迪士尼乐园的原因。我们的调查数据也揭示了游客在迪士尼乐园游玩时最看重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回到这里。在对游客的调查中,按先后顺序排列,他们最看重的是员工的友善态度、园区的干净整洁以及环境的安全。”5
迪克的言行举止充分展现了几十年前他从华特·迪士尼和范恩·弗朗斯那里学到的迪士尼企业文化:“迪士尼公司关心自己的员工和企业。”卷起袖子,开心地戴上著名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帽子,迪克身体力行了从华特和范恩·弗朗斯那里学到的理念。管理层人员必须亲力亲为,否则公司就会走下坡路。
没有大家积极拥护的核心理念的引领,一个企业很难摆脱夭折的命运。如果经营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不受这个客观规律的支配。
迪士尼主题乐园和度假村的每项决策都以安全、礼貌、精彩演出和效率这四大原则(SCSE)为基础。SCSE原则的简洁、明了保证了员工能很快记住它并遵循这个原则。所有迪士尼的员工都了解这四大原则。
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仅仅是关注“游客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会疏远和游客之间的距离。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花钱来到迪士尼乐园就是希望获得快乐。他们并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 没有借口,停止抱怨
+ 华特·迪士尼的理念“让演出越来越精彩”,真正含义即“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
+ 即使是一支全明星队伍也需要沟通和合作。
+ 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导致错失产品销售的有利时机。
+ 将员工的心态从“砌砖头”转变成“建教堂”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
# 主题
迪士尼也许有很多关于卡通的内容,但在管理这件事情上,甚至比卡通更加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