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重来】少一点看起来很努力

Authors

省流版:我常听人说,现在创业环境太卷了:资本不活跃、获客越来越贵、产品形态像拼多多撞了飞书,人人都在争抢一块逐渐变冷的蛋糕。听上去确实挺惨的,但你有没有注意到,真正做出成绩的那些人,好像从来没在“抱怨”上花时间。他们没有“等风来”,而是边走边造船。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优势不是资源,不是人脉,不是融资能力。而是: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可以不做;他们知道计划是活的,行动才是硬道理;他们不怕用小刀切大肉,反倒比拿着屠龙宝刀的更容易成事。

这,就是本文想谈的:“干真正的事”,以及——少干那些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没用的事。

一、“现实世界”只存在于懒人嘴里

你会听到很多声音说:“现实不是你想的那样”、“现在不是创业的好时候”、“你要考虑市场行情”……

这就像一个人站在池塘边,告诉你:“水太凉了,别下去。”而你一脚踩进去,发现也就膝盖深。

创业的门槛已经低到离谱:不需要办公室、不需要程序员大军、不需要100页BP,不需要初创就去谈“下一轮融资”。你一个人,拉上 Notion + ChatGPT + Stripe + Zoom,可以干翻过去十几个人才能启动的业务。

资源少,不是劣势,是护城河。“不够”会逼出效率,“够多”反而会催生浪费。

二、别再用“计划”来逃避决定

太多人在“做计划”,很少人在“做决定”。

你可能听过一句话:“长期计划就是在用墨水画梦境。”——没错,纸上谈兵最大的好处是看起来合理,最大的弊端是根本没用。

你不需要告诉我你接下来12个月怎么走,你只需要告诉我:**这周你能把什么做出来?**谁负责?下周怎么验证成效?

有些创始人把每个任务拆成60页方案,每次开会像参加论文答辩。到头来进度条卡死、士气疲软。而另一边,一些轻装上阵的小团队,只盯两件事:一个目标,一个截止时间,结果反而打穿了市场缝隙。

执行力不是“快速动手”,而是“迅速做决定并持续跟进”。

三、你不是太忙,而是太想完美

你真的没时间,还是太怕出错?

许多人一边说“我要创业”,一边沉迷在 PPT 模板里打磨 logo 的弧度;一边说“我们做极致产品”,一边纠结按钮是放左边还是右边。甚至有人在想:“我们还缺一个 slogan,不然不能上线。”

拜托,把产品做出来,比你思考它叫什么名字重要一百倍。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用户不会因为你没 logo 就离开,但会因为你什么都没做出来,直接忘记你。做得早、不完美的产品,有机会变得更好;而“完美”产品永远在路上,等来的只有竞争对手上线和投资人失联。

四、成长来自做成,而不是做多

别再用“加班文化”来粉饰低效率。工作狂不是英雄,是资源浪费机。他们不分轻重缓急、不懂取舍,以为刷存在感就等于贡献。

真正高效的人,不是多做,而是做关键的那几样。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延后,什么必须现在搞定。

他们做出 MVP,就立刻推向用户;遇到问题,不是加人加预算,而是删功能、砍流程。他们看起来“轻描淡写”,其实是精准落点

你不是时间不够,是还没下定决心开始。

五、从自己出发,把事做对

你不需要为“所有人”做产品。做你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那才是你了解、能共情、愿意打磨、并能判断好坏的事物。

解决你自己的问题,就像开着灯走夜路;为别人“猜”需求,就像闭眼摸象。

产品如果你都不爱用,它注定不会伟大。你每天面对它,打交道数千次。如果它本身不是你的答案,那只会成为你永远的负担。

写在最后

真正的进展,不是写在 Excel 里的 Gantt 图,而是一次次做成的“小决定”。

今天,不用再找借口说“等准备好了再开始”。你不需要10年计划,不需要20人团队,不需要等天时地利人和。

你只需要今天做一件重要的小事,现在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