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让管理回归简单】一根推不动的绳子

Authors

省流版:一位老企业家让儿子把桌上的绳子往前推。儿子推了半天推不动。老父亲说:“你试试从前面拉一下。”结果轻轻一拉,绳子就动了。然后补刀:“管理啊,就是拉,不是推。”

听起来简单,但落在企业管理里,多少老板天天对着绳子又踹又跺:“怎么还不动!”是时候面对一个现实:大多数管理难题的核心,并不是员工不够努力,而是领导不会“拉”。

管理的第一步:排序

所谓管理,说到底就是一件事:排序。

把重要的事摆在前面,把干扰项丢到一边。

问题是,很多老板在排序这事上喜欢“通吃”:“我要市场,也要效率;要创新,也要稳;还得涨粉、赚钱、开疆拓土。”

那对不起,没系统,肯定散架。

真正有领导力的人,是敢做减法的。

一个目标可以搞定,三个目标还能拼一下,五个目标……只能靠许愿。

当团队忙成陀螺、每周复盘毫无进展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试图同时做太多件不重要的事?”

“以终为始”:一个不新鲜但极有用的咒语

所有伟大的项目,都始于一句话:“我们到底要去哪?”

“以终为始”的管理哲学说穿了就是:你得先知道想去哪,然后再去想怎么到。

方向对了,团队再慢都能走到;方向错了,跑得越快,死得越快。

所以,在你下一次开晨会准备丢 OKR 之前,先问清楚一个问题:

这个目标,是不是能倒推出行动路径?是不是可衡量的?是不是大家都知道为啥要干?

如果答案都是“呃……我再想想”,那恭喜你,已经从目标管理进入了企业文学创作。

真正厉害的管理者,都在做减法实验

在战略上,牛人不是提出更多方向,而是砍掉一堆“看起来也不错”的方向,留下那一两个非做不可的。

在执行上,牛人不是一拍脑门“全员加班两个月”,而是设计一套能“每天进步 1%”的实验,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结果。

实验是对抗完美主义最好的方法。完美主义的老板常常说:“我们要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可现实是:管理里几乎没有一次性解决的事。

但如果你每天都让组织往前走一点点,365 天以后,大家都会感叹一句:“哇,我们啥时候到了山顶?”

管理不是管人,是设计系统

很多管理问题的症结不是“员工不行”,而是系统设计本身出了问题。

  • 要抓执行,却没有定目标;
  • 要讲效率,却一天一个方向;
  • 要激发团队,却靠拍脑袋定 KPI;
  • 要市场反应,却事事都要审批三层。

别骗自己了,真正靠拍桌子拍出来的增长,从来持续不了。

企业不缺会指挥的指挥家,缺的是会写谱子的作曲家。

最后的提示:不要做“万能计划员”

老板是做方向和结构设计的,不是做计划员。你的任务是:

  • 设定方向:做什么、不做什么;
  • 搭好结构:让每块业务独立运作,互不扯皮;
  • 授权用人:该放的放、该盯的盯;
  • 激发机制:让员工自己也想跑,而不是靠你推着跑。

管得太细的老板,不是领导者,是高危岗位操作员——一旦你累趴了,整个系统就“当机”。

结语:管理是个动词,不是职位

它不是老板的专属技能,而是每个想让事情发生的人必须修炼的能力。

所以啊,下次再遇到推不动的绳子,别骂绳子。先问问自己:

你,是不是站错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