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黑客与画家】在涂改和探索中找到最优解
- Authors
- Name
- 小土刀
- @wdxtub_com
省流版:有趣的是,真正优秀的创业者,并不把自己当将军。他们更像是黑客——不是那种偷偷破解密码的,而是Paul Graham 口中的“创造者”:热爱自由,崇尚优雅,有点叛逆,还有点儿不合群。
黑客做事,有三个原则:好玩、高智商、探索精神。创业做到后期,很多人把这些东西都弄丢了,取而代之的是 KPI、估值和套路。但真正打穿游戏的人,其实靠的是坚持黑客精神——探索比求稳更重要,优雅比“做成”更重要。
“不要怕动手,你写的代码可能就是规格说明书。”
黑客不爱写文档,不是不负责,而是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设计是在实现过程中发生的。你以为写好了 PRD,开发就能顺着走完流程?不好意思,现实往往是,你写的每一行代码,都会反过来重塑你的需求。
所以,优秀的创业公司不是从写完 BRD 开始的,而是从快速落地 1.0 版本开始的。最理想的流程是:发现问题 → 做出解法原型 → 观察用户反馈 → 不断重构 → 自然长出产品规范。不是“先做规范、再开发”,而是“边开发,边变成规范”。
这也意味着,创业公司里不适合按大公司那一套来:什么业务架构师、需求分析师、产品流程管控官……真不是不专业,而是太慢。真正能跑起来的,是那种“一个人负责一整个模块”的黑客型结构。
“真正的优势,是在混乱中保持创作状态。”
很多人问我,如何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创业?我的答案有点反常识:看他是不是能在没有流程的环境下主动创造。
在大公司,优秀往往是指“顺着流程走得好”;在创业公司,优秀是指“没流程也能干成”。最强的人,不是做事快,而是在混乱、模糊、信息不全的状态下,仍然愿意把一个草图推进成一幅画。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黑客不爱在大公司干:不是不尊重制度,而是制度会窒息他们的“即时反馈”机制。你今天有个灵感,明天就想上线验证,结果被卡在审批流程、code review、跨部门联调,最后灵感被耗尽了,连 bug 都懒得修了。
而黑客要的,是“早上想到,下午写完,晚上就有人在用”。这不是快,这是他们和世界沟通的方式。
“自由不是一种奢侈,是效率的源头。”
黑客为什么讨厌静态类型语言?因为那种语言像是一位对你指手画脚的老奶奶,生怕你把变量弄丢了。可黑客更喜欢那种“能先写,再调”的语言,它们像一支铅笔,随时允许你擦掉重写。
这背后的哲学是:在快速试错中前进,比在完美设计中等待更高效。所以,如果你在创业初期就把团队弄得像一台德国精密仪器——每一步都写好说明书、每个角色都只做自己那点儿职责——那你其实已经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快速探索。
真正高效的团队,是基于自由、信任和责任组成的。“你负责的模块,只有你能发布”,听起来像是放权,其实是最高强度的约束,因为唯一的防护网,是你的羞耻心。
结语:创业,是一次黑客马拉松
如果你想靠写代码发财,那还是去写量化系统或者 AI 应用比较快。但如果你想靠写代码改变世界,那你得像黑客一样,先相信自己有那个可能,然后在无数次的试错中,把那个“可能”变成现实。
黑客精神,不是桀骜不驯的浪漫主义,而是一种更高效的创业哲学:用自由换来速度,用探索换来洞察,用创造换来控制权。
所以,别再一味复制成功模板了,真正重要的工作,从你动手那一刻开始。